你好,游客 登录 搜索网站地图
背景:
阅读新闻

关于“颠倒教室”

[日期:2013-04-27] 来源:教研室  作者:王连诚 [字体: ]

      作为海南省学科带头人,我有幸参加了2012年度省学科带头人提高培训,在华南师范大学海南省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上,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汪晓东博士做了《从“微课”到“颠倒教室”》讲座。

    

      第一次听了一个新名词,引起我的注意,当时我更关注的“微课”,它是一个新名词,但它并不新鲜。作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老师,对此并不陌生。它是一段视频录像,但与录像课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,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种课程素材,老师可以自己制作的素材。我们也做了不少尝试,在上信息技术课时,采用过“微课”。,汪晓东博士指出可将已有的优秀教学课例(录像课例),经过加工编辑(如视频的转录、切片、合成、字幕处理等)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源(如教案、课件、反思、习题等),进行“微课”化处理。现在老师都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,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,通过原创开发方式制作一节全新的“微课”作品。

      从“微课”讲座,我联想到腾讯网“微课堂”,我曾经在腾讯网“微课堂”看了不少专业人士讲座,很有收获,比如“历代经济变革得失”,讲座者吴晓波,一个为兴趣和诚意写作的财经作家,启发我们探索中国经济的制度创新。我在中学时,根本不会有机会看到或者听到的讲座。我想,这是汪博士提到的“颠倒教室”。

      为了更深层次探究,我尝试做关于“颠倒教室”综述。与其说综述,不如说罗列整理,为以后研究教学模式做资料准备。

      一、“颠倒教室”的提出与理念

      1.追溯“颠倒教室”的来龙去脉

      汪博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,我先从校友汪博士《从“微课”到“颠倒教室”》讲座开始,找到《焦建利:关于颠倒教室》(来自新浪博客,教育现象学,博主:刘良华教授)。刘教授曾经任教华南师大,焦建利教授也是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。母校老师引领教育理论传播,倍感亲切。

        2.提出了“颠倒教室”(The Flipped Classroom)的理念

      2007年,美国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两位化学老师,Jonathan Bergman 和 Aaron Sams ,找到了一个可以录制PowerPoint演示的软件,由此提出了“颠倒教室”(The Flipped Classroom)的理念,五年来,这个新模式在包括北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。

      颠倒教室这个理念,起初是两位化学老师,将自己的课件录制下来,把课堂实录放置到网站上,给那些因病无法出席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使用。不久,这两位化学老师开始重新思考,究竟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实践。颠倒教室发展到今天,它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。

      二、颠倒教室究竟颠倒了什么?

      读了《焦建利:关于颠倒教室》博文,体会到流程的变革,改变课程结构。

      1、颠倒教室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。过去是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,学习新知识;课后自主学,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。而颠倒教室则是课前自主学,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,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。

      2、颠倒教师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。事实上,目前教师里依旧是“以教师为中心”,“以学生为中心”很难落到实处。而颠倒教师做到了真正的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做到了“因材施教”。

      3、颠倒教师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。传统教室里,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,而学生是接收者,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。而在颠倒教室里,学生是主动的自主学习,教师是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。

      4、颠倒教师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模式。传统教学要利用好在线资源和在线学习,往往是课前课后由学生自学,而学生有依赖心理,反正老师会在课堂上讲的。而颠倒教室则可以很好地利用混合学习模式。巧妙地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,将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,以及其应用和迁移有机地结合起来了。

      颠倒教室的案例,再次向人们证实了一个事实,即技术并不完全是有形的媒体和硬件。流程的变革也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变革,如同三级轮耕对农业的变革一样。

        三、推广与应用

      1、技术推进

      《未来的课堂:颠倒的教室》②

 

      颠倒的教室,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,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,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;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,以便同学之间、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

      在Brian Gonzalez看来,目前在国内教育发展过程中,出现的三个明显增长分别是:学习无处不在、在移动中学习以及云计算。

      同传统方式相比,新的学习方式是从学生角度出发、由教师驱动的模式。在新模式下,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像一个导师、指导者,课堂的互动更多。

      为了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,新模式下的老师会自制学习内容,通过共享、动态的测评,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;同时,他们还会用多种方式帮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,使得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。

        2、研究学生,探究教学规律

      2012年下半年,紫金星公司在学校开展了一个讲座,邀请教研组长参加,其中李赛金/GRACE Li,教育行业经理,英特尔(中国)有限公司做了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  “智”力教育变革》讲座。关于学习金字塔,我在省级培训讲座也讲到,记忆犹新。选择2个反映思路的PPT页面,供分享。

      (1)学习金字塔

 

 (2)“颠倒教室”模式在教学中的使用

 

        四、现状与思考

      “不仅如此,在我看来,颠倒教师更有利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师。很可惜,到目前为止,我们还没有看到国内的实践和案例”。①

      从“颠倒教室”的理念,我觉得启发我们要研究学生,要探究教学规律。为什么我们课业负担重?源于我们拘于传统教学方式,对学生研究不足,还是我们课堂组织方式问题?信息化环境逐步发展变化,使得我们有条件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。

      没有信息化环境,就不行了吗?我有机会参观了广州80中。他们采用编写学案的形式,让学生先学,然后教师再进行讲授,有针对性的讲授,实际上是研究了学生,编写学案,研究学情,学生经过学案学习后的情况分析,这些都要研究学习。学案就是资源,“微课”也是资源,信息化环境更是资源,如何利用资源成为关键。势必要求老师研究学习,探究教学规律,改变课堂组织方式。回应本文最近文章题目“营造信息化环境,变革课堂结构”。

     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补课?重点中学也补课?值得深思。有人归因于师德问题。我认为毕竟少数。问题还在于我们对学生不够了解。

      回忆起我初中学习的时候,我经常教我的同学做题,不想到成就了我,每次都是考第一,其中有此原因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分重点班也弊端。

      是时候有条件深入研究学生。

        五、有关颠倒教室的一些资料和国内最近发表文献

        (一)焦建利教授博文提供的资料:①

      1.The Flipped Classroom

      2.The Flipped Classroom Defined

      3.Teachers Use Technology to Flip Their Classrooms

      4.How the FlippedClassroom Is Radically Transforming

      5.The Flipped Classroom Infographic

      我进入第一资料网页,可以看个大概,或者借助互联网,可以明白其中意思。都说,职称英语没有用,其实用处可大了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(二)国内最近发表文献

      从百度上找的,还有其他的吗?

      《颠倒教室究竟颠倒了什么》,作者:关中客,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》2012年第05期

   

      六、参考文献

      1.《焦建利:关于颠倒教室》,

     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02e7a6d0102dyn9.html,新浪博客,教育现象学,博主:刘良华教授,

      2.《未来的课堂:颠倒的教室》

      2011年10月10日,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—信息频道

      http://www.jyb.cn/ad/news/201110/t20111010_456993.html

        3.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  “智”力教育变革》,李赛金/GRACE Li,教育行业经理,英特尔(中国)有限公司




请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中官方微信平台:


收藏 推荐 打印 | 录入:lanzhijun | 阅读: